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 > 育儿手册 > 正文内容

警惕塑化剂侵害孩子的健康

微客居2023年08月17日 19:28:27育儿手册152
因工作原因,无精力运营,欲转让该域名(weikeju.com 味可居,威客居、微客居)及数据 。合作联系方式:cnganen@wo.cn

  那么,塑化剂容易藏于何处?我们容易在哪些方面暗暗中招?如何减轻和化解这种伤害呢?医健馆将为读者作出详细的解答。

  ●长期少量地接触塑化剂,比一次大量接触危害更大

  ●塑料中的合法塑化剂,常被人吃进肚子

  ●不能加热的塑料容器,别用于盛装热食

  ●6月龄内男童阴茎细小需就医

  被我们忽略了的“塑化剂”

  塑化剂,一种人工合成化学物质,主要运用于工业生产,添加在塑胶中可增加柔软度、延展性,许多塑料制品都含有此物。但是,它如今经不法商人非法添加于食物中,玩具含量也没有用量显示,一时让市民们“闻塑色变”。其实,记者发现,市民们特别关注食品“被塑化”事情,且不了解因自己操作不当,可能让安全的塑料制品变成塑化剂释放物,并被你吃进肚子。

  塑料中合法添加

  使用不当,当心吃进肚子

  塑化剂对人的主要危害方式是什么呢?华南师范大学生物与化学系黄儒强回答说:吃进肚子。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加工、加热、包装、盛装的过程里可能会造成DEHP的溶出且渗入食物中。

  黄教授说,塑化剂属于塑料中的添加剂,常被运用于化工行业,“塑料产品为了增加柔软性,一般会加入这种物质。”所以,各种塑料制品、塑料容器、保鲜膜中常能发现其身影。它无色无味,“柔软”是其存在的一种方式,但大家凭肉眼一般也无法判断是否含有,必须通过检测才能发现。

  台湾的饮料中加入塑化剂,这属于非法行为,大家吃了“毒食物”理所当然会构成危害,这是有关部门正在“围追堵截”的。而塑料容器中原本合理存在的塑化剂,却常因人的不当使用,而在不经意间被吃进肚子。比如,用“非微波炉专用容器”加热食物,直接用普通塑料装食物入微波炉加热,用不合格的一次性饭盒装着热快餐,用非食用塑料袋装着滚烫的食物,戴着塑胶手套吃手扒鸡……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画面,正是有些人太贪图方便和便宜,食塑化剂让原本无害的食品变成“毒物”,让塑料容器变成帮凶。

  黄教授提醒道,当心高温让塑化剂释出。他解释道,塑料制品分很多种,所能耐受的温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超市购物时能看到有的塑料容器、保鲜膜会注明“微波炉适用”,或者写着“微波炉专用容器”,说明这个产品能耐高温,加热后是不会变性变“毒”的。对没有特别注明的容器你就要注意标签上标注的“适合温度”,而决定其用途。

  “尤其是一遇热就变软、变形的塑料制品,一定不要用其装盛食物。同样道理,这类玩具也最好别买给小朋友玩。因为,儿童喜欢抓着玩具往嘴里放。”黄教授说。

  据最新消息,有研究者发现,“受包装中的塑化剂溶出影响,市售方便面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这里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注意食品的包装别用于加热或让其受热。但安全方面就只能依靠政府部门监督了。

  玩具添加存争议

  不要选购不明来历玩具

  儿童常接触的玩具含塑化剂,让家长分外揪心。那么,塑料玩具是否安全,孩子是否就不能购买塑料玩具了吗?

  据悉,我国目前对玩具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要求并无相关规定。据5月31日全国玩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艳芬回应媒体道“为确保婴幼儿的安全,我国在即将颁布实施的婴儿奶嘴安全标准中已对其限值进行了规定,限值和欧盟相同。”

  那么,在当下,家长又如何给孩子选择合格的玩具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主任梁立阳副教授建议家长别一味图便宜,购买来历不明(如路边摊、网站)的塑料玩具,找到产地、厂家,对消费者更有保障。特别是当宝宝处于喜欢咬玩具的阶段,更是要对玩具严格把关。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医师谭小华曾向医健馆记者提到,孩子玩具总体要求原则是无味、不掉色、颜色不浑浊。如果要给低龄宝宝买玩具,孕妇在孕期就得购买,让玩具暴露在空气中散散味。

  台湾媒体报道,部分不良企业在指甲油、香水、口红等化妆品中,也使用塑化剂。但据6月1日媒体报道,广东省保化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介绍,在2007年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之中,已将6类塑化剂列为禁用成分。去年年底,药监部门在市面上部分知名品牌化妆品中没检出塑化剂,但为保险起见,新妈妈、准妈妈们别太贪靓,免得间接伤害宝宝。

  多喝水,助排出

  万一孩子已经接触了塑化剂,还有办法补救吗?黄儒强教授说,对于小量的塑化剂,人体的内脏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比如,对一个60公斤的人而言,一天摄取1.2~8.4毫克的塑化剂,是能通过代谢系统,自行排出体外的。但因为人体需要通过肝脏解毒,所以,如果长期地小量摄取,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根据海外实验报告,人体每天食用10公升含有DEHP 15ppm(百万分之)的饮料,长期下来才会有生殖器官疾病。

  反而来说,大家只要不是持续大量摄取这类物质,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影响是较低的,不用特别担心或去做检查。如果怀疑自己吃了有此危险的食品,建议你多喝水,增强体内循环,加速塑化剂的排出。

  但内分泌专家梁立阳提醒道:“持续不断地小剂量接触塑化剂,比一次性大剂量地接触,造成的危害还更大!”这提醒大家,食品安全,注意塑料的正确使用方法、购买合格产品是需要长期坚持,养成一种习惯的。

  ○医师提醒

  男童阴茎小如“田螺”得看病

  在百姓眼中,塑化剂似乎已成“无处不在”之势,有研究称,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塑化剂的伤害。又有研究说,孕妇血液中的DEHP浓度越高,产下的男婴有越高的风险发生阴茎变细、肛门与生殖器距离变短、睾丸下降不全等症状。这让不少父母暗暗担心,孩子的健康是否已经受到损坏了?

  那么,孩子有哪些健康信号,家长需要特别警惕呢?“孩子出现性早熟、性发育不全,是否就是由塑化剂引起的,这很难判断。也不存在专项的检查手段,表明性发育异常就是由塑化剂引起的。”儿科内分泌专家梁立阳说。因此,家长能做的是及早发现孩子的身体异常,快快求医治疗;以及在孩子的食物、玩具、接触的塑料制品上把好关,并且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

  男童:留意细小阴茎

  塑化剂对男童的主要影响是男性性功能发育障碍,如外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睾丸小、阴茎短小、发育迟缓等。梁立阳说,这个问题在孩子在6个月内大,以及青春期的时候较容易被发现。“新生BB如果阴茎很细小,像个小田螺,明显跟同龄孩子有差异,这就是个异常的信号。临床的检验标准就是6月龄大儿童的阴茎小于2厘米。”但是,不少家长、缺乏经验的医师以为这是正常现象,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长好,造成了误诊;另外一个容易被发现的阶段是男孩的青春期(约为10~20岁),迟迟未见孩子有发育迹象,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女童:留意乳房发育

  塑化剂对女童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性早熟。梁立阳提醒道,如果女孩不到8岁就出现乳房、阴毛、腋毛等性发育症状,需及时看病处理。其中,乳房发育是早期较为明显的症状,家长比较好察觉。此外,女童提早出现男性性发育特征,如阴部有毛、声音变粗、喉结突出也是性早熟的表现之一。

  性早熟很复杂,分类、症状、病因分类都极多,有些为“假性”有些为“真性”。家长可不能存有“观察看看”的心态,能做的要快快带孩子就医,找专业的儿科内分泌专科,对症治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站文章来源自创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如需发布您的商业信息,请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本文链接:https://weikeju.com/post/2608.html

“警惕塑化剂侵害孩子的健康” 的相关文章

妈咪科学用药 巧治BB脸部湿疹

妈咪科学用药 巧治BB脸部湿疹

  宝宝脸上有湿疹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红红的点子不仅让宝宝难受也不利于美观。当宝宝脸上长湿疹时,很多妈妈很纠结,用药呢,怕药物会给宝宝带来不利影响,不用药看着也难受。妈妈应该如何科学用药帮宝宝治疗脸部湿...

冲奶粉六个错 让宝宝健康打折

冲奶粉六个错 让宝宝健康打折

  对于宝宝,选择一种合适的奶粉固然是很重要的,这一点相信很多妈妈都注意到。可是,妈妈们知道吗,选择完奶粉后的一步——冲奶粉,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哦!冲奶粉的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宝宝所能吸收的营养。即...

宝宝上火有暗示 6个部位要盯紧

宝宝上火有暗示 6个部位要盯紧

  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规律的作息,都有可能导致宝宝上火。但是大人上火了,我们能够自己判断,并尽快治疗,但是宝宝上火了,他又不能用言语清楚地告诉我们,怎么才能清楚地知道呢?其实,虽然宝宝不...

婴儿游泳溺水 宝宝游泳需谨慎

婴儿游泳溺水 宝宝游泳需谨慎

  2个月婴儿游泳溺水 生命垂危   日前,上海黄浦区一名两个多月大的男宝宝游泳时溺水。当时,宝宝套着充气脖圈在家中浴缸游泳,一直看顾宝宝的妈咪有事离开了几分钟,等妈咪回来时,发现充气脖圈松开,...

莫让“中国式陪读”影响孩子未来

莫让“中国式陪读”影响孩子未来

现在“中国式陪读”在我国尤为普遍,那到底这种现象对孩子的未来是利是弊呢?专家提醒,勿让“中国式陪读”影响孩子的未来。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如今,家长为孩子陪读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孩子,一些家长...

六种性格的孩子 天生较常人更易成功

六种性格的孩子 天生较常人更易成功

性格一:自信乐观——一定要征服命运 如果你想进行自我改造自我管理,你就应首先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发挥。这样,你就会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你有不及别人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