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宝宝养成6个喝汤的坏习惯
别看一碗汤咕噜咕噜两口就解决,喝汤的习惯也是颇有讲究,正确的喝汤习惯能够强化一碗汤的营养,越喝身体越棒。不正确的喝汤习惯却会给长尾带来影响。身为爸妈的你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再看看自己有没有一些喝汤的坏习惯,小心别“传染”给你家宝宝啦。
坏习惯一:只喝汤
许多妈妈会让小朋友只喝汤不吃汤渣,一来觉得食材的营养都集中在汤中,汤渣没营养,二来觉得汤渣不好吃,就不让小孩子吃了。其实,不管是煮鸡汤、牛肉汤、鱼汤等,就算是熬煮数小时,汤很浓郁,汤的蛋白质也只有约6%-15%,85%以上的蛋白质,营养仍是在肉的本身,仅喝汤不吃肉很可惜。
1岁过后的宝宝,就进入了幼儿期,除了牙齿逐渐长出之外,也有了基本的咀嚼能力,食物不要过硬或者不易咀嚼,多数的食物都可以让孩子尝试,所谓的“汤渣”也不例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幼儿期处于成长阶段,需要多摄入营养,就从喝汤这一方面来说,爸妈不仅要让孩子喝汤,也可以让他们适量吃些炖汤的肉,以补充营养。
坏习惯二:餐后喝汤
餐后喝汤是许多家庭的习惯,不过餐后喝汤的做法并不可取。由于餐后多处于吃饱的状态,再喝汤容易导致小朋友营养过剩,造成肥胖。餐后喝汤还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小朋友肠胃发育不完善,这样做会加重他们的负担。
小朋友喝汤的最佳时间应该是餐前。吃饭前先喝口汤,可以身体做好准备接受干硬的食物,而不会刺激消化道黏膜。喝汤的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喝少量的汤。
坏习惯三:要喝滚烫的汤
在许多家长的观念中,汤要热乎乎喝才好,尤其现在是冬天,所以给小朋友喝的汤总是热腾腾,觉得这样才能让小孩子暖胃。如果汤降到常温,又把汤端去加热再喝。其实,太热的汤会对小朋友的口腔造成负担。
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摄氏60度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而小朋友承受热食的温度更是有限,所以小编建议给小朋友喝的汤先放一放,温温的汤喝起来更舒服也更健康。
坏习惯四:让孩子吃汤泡饭
有些忙碌的爸妈,没有太多的时间为孩子准备饭菜,有时候会将菜肴内的汤汁或者勾芡捞起来拌饭给宝宝吃,以增加味道,而且宝宝吃得也快,但这种做法并不妥当。
一方面,用汤泡饭,由于米饭泡软易吞,孩子往往没有咀嚼就快速吞咽,增加胃的消化负担,长期下来将引发胃病。另一方面,菜肴中的汤汁常常过咸而且十分油腻,宝宝容易由此摄取过多的盐分、油和电解质,也会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
坏习惯五:快速喝汤
有些性子急的爸妈看到孩子吃饭慢,就不免会催促他们,再加上现在天冷,汤容易凉,所以有的爸妈就不免让孩子快点把汤喝掉。其实,喝汤速度过快也是造成小胖墩的罪魁祸首。
小朋友快速喝汤,等到意识吃饱了,可能已吃过量,容易导致肥胖。宝宝应该慢速喝汤,不但可充分享受汤的味道,也给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充裕的时间,并且提前产生饱腹感。
坏习惯六:晚上多喝汤
大多数的小朋友都是在托儿所/幼儿园用午餐,妈妈考虑到幼儿园的汤水不够营养,就会让宝宝在晚餐吃让他们多喝些汤水补充营养,可是晚餐并不是喝汤的最佳时间。
汤的营养价值较高,若是晚餐爱喝汤,距离睡觉时间近,喝汤容易导致过饱,而且还会造成夜尿频繁,从而影响睡眠。
午餐时喝汤,会比晚餐喝汤好,而且小朋友吸收的热量也较低,不容易引起肥胖。如果晚上要喝汤,以饭前喝半碗汤最好。
妈咪煲汤的四个讲究
除了别让上面的六个喝汤的坏习惯影响宝宝之外,妈妈们还要掌握煲汤要领,这样宝宝喝汤才能真正喝出营养和健康。
给汤去油
给小朋友喝的汤汁自然不宜太过油腻,当妈妈用鸡、鸭、排骨等肉类煲汤时,可别忘了给汤水去油。小编建议,煲汤前先将肉在开水中氽一下,不仅可以除去血水,还去除一部分脂肪,避免过于肥腻。
给鱼汤去腥
鱼汤是很好的一款汤,多喝鱼汤能让小朋友更聪明哦。不过有些小朋友由于害怕鱼腥味,所以不喜欢喝鱼汤,让妈妈也无可奈何。小编建议,妈妈煮鱼汤可以先用油把鱼两面煎一下,鱼皮定结,就不易碎烂了,而且还不会有腥味。
别放过多调料
妈妈要记住,幼儿期的宝宝不适宜给他们提供口味太重的汤和饭菜,所以调味料种类和量的选择要慎重。如果现在的汤水太咸,不仅容易造成孩子身体不适,日后他们也容易养成重盐的饮食习惯,长大后不容易纠正,而重盐饮食习惯容易引起高血压等疾病。
另一方面,煲汤时过多地放入葱、姜、料酒等调料,也会影响汤汁本身的原汁原味,反而不美味了。
煲汤时间不宜过久
有一种汤叫做“老火汤”,拼的就是时间,煲汤的妈咪认为时间越长,越能煲出味道和营养。不过真相是:汤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类,加热时间过长,会产生新的物质,营养反而被破坏。一般来说,鱼汤煮1小时左右,鸡汤、排骨汤煮3小时左右就够了,所以并非煲的时间越久越好。
煲汤器具砂锅最宜
煲汤的神器是什么?是质地细腻的砂锅。内壁洁白的陶锅用来煲汤是不错的选择。建议妈妈们把新买的砂锅在锅底抹油,然后放置一天后再洗净,煮一次水之后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