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 纠正宝宝说话不利索4误区
薇薇今年2岁半,过去她说话还是挺流利的,但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薇薇说话开始有点磕磕绊绊的,断断续续地似乎很难表达自己。爸妈很担心不知道薇薇说话。
其实宝宝有一段时间突然不爱说话或者有说话不利索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年龄在2-3岁尤其多。宝宝说话不利索,先不要太紧张,家长先要去了解宝宝为什么会这样。同时,父母要了解宝宝是否只是说话不利索,还是真结巴。如果妈妈发现宝宝说话时出现连词多、长句停顿、肢体语言多这些情况,通常都不是真正的口吃哦!妈妈要注意观察,才能对症下药纠正宝宝说话结巴的习惯哦!
一、说话磕绊 宝宝很委屈
宝宝不是天生说话结巴,但为什么说话总是断断续续、不流畅呢?其实宝宝有想法表达不出来心里也是很着急委屈的,宝宝结巴很可能是因为以下这些原因哦!
1、语言跟不上思维
幼儿的言语发展要经历一个脑、嘴协调、学习表达的过程。2岁的孩子思维发展迅速,但是说话的技能却赶不上思维的速度,思维和语言发展的不对称性导致孩子在想要表达某种意思的时候,找不到适合的表达方式或者词汇。像这样阶段性的口吃,家长不要担心,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进步,这种口吃现象会减少,终致消失,因此家长对此不要太过担心。
2、认知发展与词汇量的矛盾
孩子在2-3岁的时候容易有口吃,是因为孩子的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也就是孩子认识的事物已经很多,但掌握的词汇较少,且不牢固。当他迫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意思,一下子又找不到适当的词汇,再加上发音器官尚未成熟,对某些发音会感到困难,而神经系统调节言语的机能又差,也就容易形成口吃。
3、心理因素
有些孩子在和陌生人交谈,或者在一些人多的重要场合上,情绪紧张、激动,以至于出现结巴现象,无法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所导致的心理因素。
也有些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变得非常敏感和多疑,生怕别人笑话自己,看到两个人在叽叽咕咕地议论什么,就以为一定是在说自己,结果越敏感就越恐惧,越焦虑,变得说话吃力,结结巴巴。这些由心理因素导致的语言障碍,会在紧张情绪得到缓解时而消失,父母不必急于纠正。
二、纠正宝宝说话不利索的4个误区
爸妈看到宝宝说话不清楚,或者表达断断续续,心里焦急得很呢!但是家长们不要太过刻意去纠正宝宝的说话哦,因为你的催促会让宝宝心理更有压力,纠正结巴孩子4大误区,家长快来看一下!
1、过于刻意地纠正
当孩子一出现结巴现象,家长便立刻纠正孩子,并且要求孩子重复妈妈的发音。其实纠正孩子说话结巴,家长不必操之过急,家长的耐心是最重要的。家长在日常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慢慢说话的习惯,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在肌肉放松时练习发音,让其放慢说话速度,延长说话时间,并进行反复训练。
另外,家长可以根据孩子语言表达的情况,教孩子朗诵歌谣、念“顺口溜”,或者给孩子讲笑话、讲故事,孩子每天多讲多练,爸妈增加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即便孩子说话口吃,但是孩子自身乐观、自信的性格,其注意力不集中在内心感受上,一般能较快地得到改善。如果孩子一旦认定自己“说不好”,给自己贴标签,就有可能真的说不好了。所以,家长培养孩子积极、自信的性格也是十分重要的。
2、嘲笑
宝宝想要表达但又表达不出来,把小脸都憋红了,妈妈看着就觉得十分好笑。有时候宝宝说话结巴,一些词语重复发音,妈妈竟然笑话宝宝还模仿起来。家长这样嘲笑孩子的说话方式,很容易让宝宝有自卑的心理,万一宝宝因为不想出糗而缄口不语,后果更是严重。
因此,当宝宝说话出现结巴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嘲笑宝宝,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自由和信任的说话环境,让孩子多说话,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如果你发现孩子发音的时候过急过重,卡在那里表达不出来,家长可以帮助诱导孩子发音。
家长可以先轻轻地发出字的声母,然后与韵母拼合,拼出字音,再慢慢地向第二个字音滑动。这是矫正口吃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家长不必追求孩子一字不错地表达,只要能够纠正孩子心理因素,那么口吃现象基本能够消除。家长要注意多给予孩子耐心哦!
3、催促
孩子说话总是断断续续,想要表达的东西说不出来,搞到家长心里很是焦急。因此会不自觉地催促孩子说快一点,有时候甚至会严厉批评、大声训斥孩子“再大声说一遍!说清楚一点!”家长这样急于纠正往往很容易会适得其反。
孩子有话说不出来,他们自己也是很焦急委屈,如果家长不理解孩子再对孩子一顿责骂,肯定会让孩子更害怕,孩子的口吃可能会更严重呢!因此,家长任何加重孩子紧张心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哪怕是无意识地要求孩子也是错误的。
小编建议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关注点放在孩子“话说得怎么样”上,而是要鼓励其敢于张口,且不要着急,慢慢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鼓励孩子在讲话时放慢速度,随心所欲地讲。
另外,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也不能急躁,必要时家长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话重复孩子表达的意思,这样做既表示理解,也是在教给孩子怎样正确的表达。千万不要让孩子像改错似地自己重复,这样会造成孩子在张口时内心紧张而加重口吃。
4、过多使用短句交流
孩子说话断断续续,难以表达清楚,家长便让孩子用短句交流,这样似乎能够改善孩子说话口吃的现象。但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孩子过多地使用短句交流,一旦形成习惯以后就很难改变。而且人的思维是连贯性的,因而人们在说话表达的时候也是逻辑、连贯的。孩子思维与语言表达的能力是相互促进发展的,短句交流不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会对孩子的思维发展造成影响。
因而让孩子好好说话,就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即便让孩子放慢速度说话,也不要鼓励孩子用短句表达,甚至用简单的词汇表达就算了。当孩子表达不完整时,成人可以补充有关词句,教孩子复述。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在看故事书的时候朗读出来,或者通过游戏来让孩子说完整的话。
比如妈妈和孩子玩“奇妙的口袋”游戏。在口袋中装进若干玩具,妈妈与孩子轮流摸,每摸到一样玩具必须说:“我摸到了XX,我们可以干什么。”例如摸到皮球就说:“我摸到一只皮球,我们可以拍皮球。”这种游戏能培养孩子说完整的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