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 > 育儿手册 > 正文内容

预防宝宝9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微客居2023年08月12日 08:10:27育儿手册251
因工作原因,无精力运营,欲转让该域名(weikeju.com 味可居,威客居、微客居)及数据 。合作联系方式:cnganen@wo.cn

  一、流感:

  流感是所有我们所知的病。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并有轻度鼻塞、流涕、咽痛、胸骨后灼热感、干咳等上呼吸道症状;主要体征是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轻度充血;化验检查显示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流感的传染性强,一旦发病,应至少隔离至热退48小时后。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如降温、补液,保护心功能等,并可酌情选用抗病毒药或干扰素。流感的预防,除要注意保暖防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呼吸道传播机会等一般措施外,对老年人、婴幼儿和慢性病患者要特别加以保护,可在每年流感流行前几个月中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也可在流行期间给予药物预防,如给予病毒灵口服,每次0.1g,每日2次,连服1周左右。

  二、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5岁以下儿童是主要发病对象。近年随着麻疹疫苗的普遍接种,发病率已大大降低,按周期性流行但规律已消失,发病年龄亦向后推移,使得青少年及成年人麻疹发病率有所上升,对此要加以关注。麻疹的临床表现较为典型,首先表现为发热,为头痛、咳嗽、流涕、声嘶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可伴有畏光、流泪、眼睛浮肿等眼结膜炎症状。发病3-5天后开始出疹,自耳后、发际开始,渐延至额、面、颈、躯干及四肢,手掌、足底等。

  皮疹出齐后的24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而后按出疹顺序在2-3天内退疹,疹退时有糠麸样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在流行季节遇到有上呼吸道感染及眼结膜炎的患儿,要注意口腔检查,如果在口腔见到麻疹黏膜斑,就可判定为麻疹,及时住院隔离与观察治疗。麻疹预防的关键措施是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应在儿童8个月时给予皮下注射接种。

  三、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2-5岁儿童为高发对象。风疹的临床特点是先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症状轻微。1-2天后迅速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颈部和四肢,形态多样,多为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常伴耳后、枕部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持续2-3日消退,消退时无脱屑、亦无色素沉着。确诊为小儿风疹后应隔离治疗,隔离至出诊后的第5日。针对小儿风疹的预防,可用风疹减毒活疫苗,于出生后的第15个月时接种。易感育龄妇女亦应适时接种,以防引起婴儿先天性风疹。

  四、急疹:

  是婴幼儿特有的冬春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是起病急、高热,但全身症状轻微。高热持续2-4日骤降或渐降,而后迅速出现皮疹,一般为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以腰臀部较多,面部和四肢稀少。1-2日后疹退,无脱屑及色素沉着。幼儿急疹的治疗以护理和对症处理为主,重点在于预防高热惊厥。目前尚无特定疫苗接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减少与患儿的接触,如有过接触应注意观察,发热患儿需隔离治疗至疹退以后。

  五、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1-6岁儿童多见。初期可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症状轻微。发病1-2天后出疹,先见于躯干、头部,而后渐延及面部及四肢,以躯干较多,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发布。皮疹初期为红色斑疹,后为斑丘疹,再后为椭圆形疱疹;特点为皮疹分批出现,壁薄表浅,大小不等,疱液清澈,后混浊,疱疹基底周围有红晕,常伴瘙痒,水痘患儿应隔离至全部结痂或不少于发病后2周。出疹期间要防止抓破疱疹引起继发感染,一旦溃破可在溃面涂龙胆紫溶液或抗菌素软膏。目前尚无临床应用的减毒活疫苗,对易感者用免疫球蛋白注射可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病情。

  六、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发病年龄以5-15岁的儿童最多。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初有畏寒高热、头痛、咽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1-2天后先一侧腮腺肿大,数日后对侧腮腺亦肿大。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局部皮肤发亮肿胀,灼热但不红,具有弹性和触痛,在张口、咀嚼或食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腮腺肿胀于1-3日达高峰,持续4-5日逐渐消退,病程大约10-14天。流行性腮腺炎自潜伏期起至腮腺肿大消退时均有传染性,因而要注意隔离病人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止。

  七、百日咳:

  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发病较多。新生儿因缺乏天然免疫力,也有发生百日咳,且病情较重。百日咳初期类似感冒,有低热、打喷嚏、流涕及咳嗽等症状,2-3日后咳嗽逐渐加重,7-10日后进入痉咳期,每日发作数十次,尤以夜间为甚,持续数周后逐渐恢复。由于百日咳自潜伏期末至发病6周后均有传染性,以病初2-3周传染性最强,因而自发病之日起应至少隔离40日或至痉咳开始30日。针对百日咳的预防,目前多采用百白破混合制剂作基础免疫,自孩子出生后3-6个月给予预防接种,皮下注射3次,每次隔4-6周。

  八、猩红热:

  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2-8岁儿童发病率高。临床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疼痛、咽喉痛、吞咽困难和全身不适。起病24-36小时内出疹,1-2日内迅速扩展至全身,持续2-3日消退,体温也随之下降。皮疹为颈、躯干及大腿内侧最为显著,一般为全身弥漫型、粟粒样大小均匀的点状充血疹,伴瘙痒,疹间无正常皮肤,触之有灼热及粗糙感,压之褪色。皮疹消退后开始脱皮,颈、躯干及面部为小片脱皮,而后掌、足底部有大片脱皮。猩红热的传染性以发病初期最强,到脱皮时多无传染性,隔离时间约为一周左右。流行期间,儿童应避免去人多拥挤,空气不良的公共场所,室内注意通风换气,多晒太阳,用盐水漱口也可减少猩红热发病。

  九、流脑: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也是多发于冬春季的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致病。其临床特点是发病突然,有高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及皮肤淤点、淤斑等毒血症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微。病后3-4日进入脑膜炎期,呈现剧烈疼痛、频繁呕吐、精神与意识障碍,甚至谵妄、昏迷。

  体检可见血压升高而脉搏缓慢,尤其是有明显的神经损害体征,可见颈项强直或角弓反张,克氏征或布氏征阳性。个别儿童病例可表现为暴发型,病情凶险。一旦在流行期儿童出现高热、剧烈疼痛、频繁呕吐及有皮肤淤斑,应及时虑及流脑,尽早住院隔离和观察治疗,预防基本同猩红热,密切接触者可用抗菌素预防性治疗,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病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本站文章来源自创及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如需发布您的商业信息,请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本文链接:https://weikeju.com/post/1295.html

标签: 0-1岁疾病

“预防宝宝9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的相关文章

遵循睡眠规律 母婴都能睡得好

遵循睡眠规律 母婴都能睡得好

  宝宝的夜半哭声总是让爸爸妈妈伤透了脑经。当爸爸妈妈上班的时候,宝宝在早上总睡得很沉老是叫不起来,但是一到晚上,那两只眼睛就瞪得又大又圆的。其实,只要你们能够掌握好宝宝的睡眠规律,从此就不用怕宝宝的...

BB常流口水 警惕是疾病的征兆

BB常流口水 警惕是疾病的征兆

  流口水本是宝宝中常见的现象,但口水常常止不住地流,就有可能是疾病的征兆了,爸爸妈妈们要注意分辨宝宝流口水是否正常,如果宝宝口水过多或一直流个不停,就要及早咨询医生,尽快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对宝...

BB水痘不用怕 冰片蛋黄油解决

BB水痘不用怕 冰片蛋黄油解决

  孩子水痘不用怕,冰片蛋黄油来帮你   症状:小孩发烧后长水痘了,很担心留下疤痕(水痘)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熟鸡蛋黄五个,捣烂小火煎炒,大概10分钟左右出油,去渣取油,加冰片5克调匀涂...

母乳喂养的宝宝 3个方法来解决

母乳喂养的宝宝 3个方法来解决

  我家宝宝4 个半月,出生时体重3.3 千克,现在已经 8.5 千克了。她是不是需要减肥呢?问题是宝宝是纯母乳喂养的,这让我感觉挺困惑的。——丹儿妈妈   母乳是0-6 个月宝宝的最佳食品。母乳中...

造成新生儿吐奶严重的3大原因

造成新生儿吐奶严重的3大原因

  一、生理原因   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就会使得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由口腔吃进去的奶,先经过一条管道叫食管,然后进入胃内。宝宝的胃有两个“大门”,贲门和幽...

喂养小月龄宝宝 避开2错误行为

喂养小月龄宝宝 避开2错误行为

  一、嚼食喂孩子   有的家长(尤其是在农村)喂孩子时,先用自己的嘴把食物嚼烂,然后口对口地喂孩子;有的把嚼过的食物放在手上,再用手指一点一点地抿到孩子嘴里。他们认为,这样可帮助孩子对食物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