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挑战规则 我该坚持原则吗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说过两岁左右的小孩最难带,特别是菜鸟爸妈面对这个时期的宝宝基本没辙。很多家长疑问:为何两岁左右的宝宝总是说“不”?是叛逆还是成长必经的阶段?该纠正还是该保护?宝宝用“不”挑战规则,妈妈该坚持还是该妥协?两岁宝宝进入了自我意识发展时期,“不”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但宝宝绝不是想要和你作对,他只是想要证明自己有能力去完成这些你阻止他做的事情。
1、1.5—3岁,宝宝爱说“不”
每一个宝宝都会在1.5岁到3岁之间经历一段喜欢说“不”的时期,这是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1岁以前,在宝宝眼中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但宝宝成长到两岁左右,开始逐渐意识到除了“我”还有“他人”,外界环境中的很多东西都不属于我。
随着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出现一些否定行为,他们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开始有了独立的思想意识,开始用自己的方式认识和思考世界,只是他们还没学会用更好的方法去处理。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宝宝经常说“不”,这正是宝宝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
2、说“不”是积极探索的一种表现
科学家表示“生命体最先表现出的状态就是探索的状态。如果一个生命体最初表现的状态不积极,那么他的心理一定不健康。”好奇与探索的欲望是每个宝宝与生俱来的,随着身体和智力的不断发育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宝宝开始慢慢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
但很多时候家长出于保护的原则,对宝宝的某些探索行为予以阻止。当宝宝想要做一件事情,而父母不允许时,他就会本能地说“不”。可见,宝宝说“不”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渴望积极探索的一种表现,是成长的标志和动力,是一件妈妈值得为之高兴的事。所以家长在出于安全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多放手让宝宝大胆尝试。
3、说“不”是和父母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
对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很多被成人认定的“叛逆行为”,实际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叛逆,而是宝宝和父母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方式。
有一项研究对两岁左右宝宝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一组“叛逆性”强的宝宝,长大后80%都独立性非常强;而在另一组“叛逆性”比较弱的宝宝中,只有24%在成年后做到比较有独立性。因此在宝宝3岁以前,父母如果能给宝宝足够的说“不”的机会,实际上是在锻炼宝宝自己做判断和自己做决定。
如果家长严厉剥夺宝宝说“不”的权力,给宝宝诸多的限制,宝宝在应该出现“叛逆行为”的年龄没有出现相应的行为,很可能对其后期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4、妈妈问:宝宝说不,我该妥协吗?
面对总是说“不”的宝宝,家长应该是妥协让步还是坚持阻止?一些家长表示,尽管已经了解到宝宝爱说“不”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总是向宝宝妥协不是一种宠溺吗?宝宝不就变得一点规矩都没有了?面对宝宝说“不”,小编教你4步走。
Step1、对于宝宝说“不”的行为,父母首先不要有情绪上的迁怒。家长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也让孩子能够畅通无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拥有选择的权力,并且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他的选择。
Step2、在保证宝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放手让宝宝探索,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限制。随着宝宝视听觉和运动能力的发育,外界环境对宝宝来说越来越新奇。面对新鲜的事物,宝宝总是难以抑制探索的欲望。给宝宝自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恰恰是为了帮宝宝建构规则。宝宝在经历了对各种各样自由的体验后,才能真正发现哪一种规则适合他,进而他会很自愿地去遵守这个规则。
Step3、对于一些关系到安全的必要的限制和规则,妈妈要坚持。当宝宝做的符合规则时,妈妈一定要积极表扬。如果宝宝违反了规则,或是对遵守规则进行反抗,妈妈可以表情严肃地告诉宝宝不可以,尝试让他了解事情后果与伤害,必要时候可以让他“碰碰壁”。
Step4、妈妈还可以尝试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果宝宝嚷嚷着非要这样做不可,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当时的情景特点,想想办法通过一些有趣好玩的游戏、活动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忘记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对同一事物保持注意的时间是很短暂的,会很快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
所以,爸爸妈妈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例如,宝宝就是要玩妈妈的手机,这时,妈妈可以说,“宝宝,电视里正在播放你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你不想看吗?”这样一来,宝宝的注意力就能转移到动画片上去了,会把刚才的事情很快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