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商家把儿童保健品当食品卖
2012年,卫生部首次公布 《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明确指出儿童的营养状况是衡量整个人群营养状况的最敏感指数。今年“两会”期间,六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 《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国母婴营养监测及干预体系的提案》,呼吁国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营养监测和营养干预体系的建设。该提案认为,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所等第三方机构合作,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并及时公开分类数据,完善信息平台。但记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市场上不少商家都把儿童保健品当食品销售。相关专家担忧:过量食用这些儿童保健品易导致中毒。
3月26日,记者走访了省城部分孕婴店发现,鱼肝油、DHA、各种维生素以及钙是儿童保健品的四大主要类别。每个孕婴店的品牌都有十几种,且都不尽相同,保健品的产地以广东、浙江为主,还有部分产自美国和欧洲。这些保健品都声称含有婴幼儿必须添加的微量元素,能令儿童身体更强健,补充大脑营养,并且都以糖或饮料的形式出现。
当天,五一路一家连锁孕婴店内,两排货架摆满了各式儿童保健品,有乳钙、维生素软糖、胶原蛋白软糖、维C固体饮料等儿童保健品。推销员先问记者孩子多大,便开始热情地推销起店内的保健品。“现在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补充上了,这里都是回头客。这些保健品都是儿童喜欢的形状和口味,平时当零食也不错,销量特别好。”
记者咨询了一款名为“丹吉儿”的DHA藻油夹心软糖,一盒418元。一位正在挑选的妈妈告诉记者,“儿童保健品种类太多,但大同小异,无非是补充微量元素,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每次都会问是否补充了鱼肝油和钙,周围所有孩子都或多或少补充一些,家家都有保健品,好像不吃就会生病似的,就算贵只要为孩子好也值得。”
很多家长怕没有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身体素质会落后于同龄孩子,跟风购买儿童保健品。记者走访调查的10位0—12个月的婴儿家长均表示,儿童保健品已经成为婴儿每天零食的一部分。一位李姓妈妈称,“孩子12个月,每天一定要吃鱼肝油、乳钙和维生素铁剂,维生素软糖作为补充,由于这些都有甜味,孩子并不排斥。尤其是维生素软糖,形状颜色各异,孩子很喜欢吃。”另一位妈妈也表示,最近海淘了“维生素小熊糖”,就当是孩子的零食了。淘宝数据显示,除奶粉以外,儿童保健食品当仁不让成为有巨大潜力的商品。
山西省儿童医院营养科刘小强表示,正规保健品对特定人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如亚健康人群、某种维生素缺乏人群等。但是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不会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健康。因此,即使是正规的保健品也不能作为日常饮食替代品,更不能成为婴幼儿零食,虽然服用保健品不需要医生开处方,但最好根据全面体检后的情况,综合分析后根据专业儿保科医生的建议再选择合适的保健品。“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无可厚非,但往往过犹不及,长期过量服用保健品,多余的营养无法吸收反而会产生毒素,造成身体的负担,诱发各种疾病,婴幼儿只要平时遵循正确规律的生活方式,多吃新鲜应季瓜果蔬菜,多晒太阳,完全可以不用吃保健品也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国外就有多起服用维生素软糖过量的案例,乱服保健品会导致机体的某种功能失调及由此产生中毒、激素增多等其他副作用,如果是非正规保健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
见习记者 韩敏
3月26日,记者走访了省城部分孕婴店发现,鱼肝油、DHA、各种维生素以及钙是儿童保健品的四大主要类别。每个孕婴店的品牌都有十几种,且都不尽相同,保健品的产地以广东、浙江为主,还有部分产自美国和欧洲。这些保健品都声称含有婴幼儿必须添加的微量元素,能令儿童身体更强健,补充大脑营养,并且都以糖或饮料的形式出现。
当天,五一路一家连锁孕婴店内,两排货架摆满了各式儿童保健品,有乳钙、维生素软糖、胶原蛋白软糖、维C固体饮料等儿童保健品。推销员先问记者孩子多大,便开始热情地推销起店内的保健品。“现在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补充上了,这里都是回头客。这些保健品都是儿童喜欢的形状和口味,平时当零食也不错,销量特别好。”
记者咨询了一款名为“丹吉儿”的DHA藻油夹心软糖,一盒418元。一位正在挑选的妈妈告诉记者,“儿童保健品种类太多,但大同小异,无非是补充微量元素,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每次都会问是否补充了鱼肝油和钙,周围所有孩子都或多或少补充一些,家家都有保健品,好像不吃就会生病似的,就算贵只要为孩子好也值得。”
很多家长怕没有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身体素质会落后于同龄孩子,跟风购买儿童保健品。记者走访调查的10位0—12个月的婴儿家长均表示,儿童保健品已经成为婴儿每天零食的一部分。一位李姓妈妈称,“孩子12个月,每天一定要吃鱼肝油、乳钙和维生素铁剂,维生素软糖作为补充,由于这些都有甜味,孩子并不排斥。尤其是维生素软糖,形状颜色各异,孩子很喜欢吃。”另一位妈妈也表示,最近海淘了“维生素小熊糖”,就当是孩子的零食了。淘宝数据显示,除奶粉以外,儿童保健食品当仁不让成为有巨大潜力的商品。
山西省儿童医院营养科刘小强表示,正规保健品对特定人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如亚健康人群、某种维生素缺乏人群等。但是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不会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健康。因此,即使是正规的保健品也不能作为日常饮食替代品,更不能成为婴幼儿零食,虽然服用保健品不需要医生开处方,但最好根据全面体检后的情况,综合分析后根据专业儿保科医生的建议再选择合适的保健品。“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无可厚非,但往往过犹不及,长期过量服用保健品,多余的营养无法吸收反而会产生毒素,造成身体的负担,诱发各种疾病,婴幼儿只要平时遵循正确规律的生活方式,多吃新鲜应季瓜果蔬菜,多晒太阳,完全可以不用吃保健品也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国外就有多起服用维生素软糖过量的案例,乱服保健品会导致机体的某种功能失调及由此产生中毒、激素增多等其他副作用,如果是非正规保健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
见习记者 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