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 能不能逢病必“输”
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樱子妈:孩子吃药两三天后还不见好,消瘦了很多,我特心疼,一定带孩子去医院挂针。
何处西风:小孩发烧、流鼻涕、咳嗽,只是普通感冒的症状,根本用不着输液。
别银花:吃药好得慢呀,输液好得快,为了孩子快点好,当然选择输液啦。
我笑故我在:生病到康复总会有个过程,不能一感冒就打针,总是打针的孩子抵抗力会变弱。
幸福的味道:俺上小学时感冒了吃几片药就好了,到了初中有一次发烧很厉害,就打了一次吊瓶,从那以后,只要感冒必须打针,要不直接好不了。
忧郁小子:大人感冒还能拖几天,孩子感冒直接不敢怠慢,生怕吃药耽搁了,再引起其他疾病,所以我都是一发现孩子有感冒的迹象就立刻去打点滴。
……
对于感冒后是否要输液这个问题,家长根据自己的经验都有各自的看法。选择感冒要输液的家长认为,孩子生病不可怠慢,输液可让孩子好得快;而反对输液的家长则认为,孩子感冒没必要输液,而且输液会还降低孩子的抵抗能力。也有很多家长知道一生病就打点滴可能让孩子身体产生耐药性,且抗生素很容易出现药物过敏,但不输液又怕耽误孩子治疗,加重病情。所以,家长也很纠结。其实,孩子一生病就输液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宝宝感冒,为何不能逢病必“输”?
1、输液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输液在有的患者心中已经形成了“就医文化”,认为不输液就治不了病。本来医生给宝宝开了口服药,家长却点名要给宝宝输液。如果医生坚持让宝宝吃药不输液,家长会认为医生是为了利益故意多开药,更有甚者可能因此发生医疗纠纷。事实上,输液治疗虽然治疗效果好,但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经过人体天然屏障过滤,一旦有不良反应往往比其他治疗方法更严重。
何为输液反应?
输液就跟用药一样,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即输液反应。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占80%以上。通常在输液过程中,病儿突然出现畏寒或寒战,数分钟后开始发热,体温迅速上升至39~41℃或更高。所以,给发热病儿输液要谨慎出现输液反应,重者可引起小儿惊厥,进而危及生命。
2、输液容易降低宝宝自身免疫力
医学界公认,用药时能口服的不选择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选择静脉输液。这一用药原则是在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形成的,但公众未必都清楚。
小儿患普通感冒发热,不宜动辄打点滴,因为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导致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通常3—7天就可以自愈,输液其实只能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缩短病程并没有大帮助。另外,输液的主要成分是抗生素,激素,如果不管大病小病首选输液,长此以往,必然降低人体自身免疫力。
3、容易让宝宝成为“耐药宝宝”
如果真的要给宝宝输液,也一定要慎用抗生素。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宝贝,有点感冒发烧,家长就紧张得不得了,赶紧上大医院,生怕有什么闪失。甚至有的家长主动跟医生要求用抗生素,快些退烧。他们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看到疗效。但家长们不知,如果滥用抗生素,随着每一次输液药量加大,人体内细菌的抵抗力也会增加,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可能对多种抗生素有抵抗能力,产生“耐药性”。宝宝再次患病时,只能用更好的抗生素,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输液应是治感冒最后的选择
据卫生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远远高于国际上2.5瓶至3.3瓶的水平。在我国,儿科也成为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各大医院儿科门诊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需要输液。而造成这一医疗误区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家长进入了“输液好得快”这样一个认识误区中。
其实,现在的流行性感冒80%以上是病毒感染,现代医学对病毒并没有特效药,输液并不见得一定比口服药好得快。如打喷嚏、流涕、鼻塞、发热病儿用药物治疗2~3天后,多能逐渐痊愈。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物使用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能口服就不用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用静脉输液,力求把药品使用的副作用和风险降至最低”。所以,孩子感冒了,别动不动就输液。
小编建议:
如果孩子感冒发烧了,该怎么处理?以下提供几点建议:
a、如果孩子皮肤、嘴唇、舌头颜色正常,反应正常,会笑、哭声无异常,黏膜潮湿没有脱水,这种情况下,不必使用抗生素,吃点感冒冲剂,多喝水多休息就可以了;
b、如果体温超过39摄氏度,孩子精神萎靡,呼吸有哮吼音等就是情况比较严重,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
C、介入两种情况之间的,如果家长有经验,不需要上医院,但要注意随时观察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