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母乳喂养 爱护妈妈和宝宝
一些“80后”白领妈妈因为工作忙碌、社会活动多,不能保证母乳喂养孩子的时间,重回单位上班之后往往中断或放弃母乳喂养。有些年轻妈妈则担心哺乳后乳房下垂,为了保持自身形象而不想或不敢哺乳,选择使用奶粉喂养。还有不少新妈妈是由于婴幼儿吸吮时所产生的疼痛感,拒绝或停止哺乳。人们普遍认为,母乳喂养主要是对孩子有好处,只要不对孩子造成营养缺失,不进行哺乳没有太大影响。很多年轻妈妈都不知道,其实妈妈也是母乳喂养的受益者。
据卫生部资料显示,我国6个月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大约是67%左右,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到的8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纯母乳喂养率20%左右,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提出的6个月内100%纯母乳喂养的目标差距较大,而丹麦、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母乳喂养率却在95%以上。
专家表示,早期母乳喂养的最大作用就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腹泻和呼吸道感染,在发展中国家非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第一年的死亡率相当高,而在发达国家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中患感染性疾病特别是腹泻非常少见,而且用母乳喂养还能使一些免疫相关性疾病如哮喘、I型糖尿病、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的发病率降低,婴儿长大后患高血压、过敏和肥胖症的可能性也较低,同时早期纯母乳喂养还能降低母亲患II型糖尿病,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母乳喂养降低乳腺癌风险
医学界一直支持母乳喂养,并称这不仅对婴儿有益,也有助于女性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一项新研究则进一步指出,这种效果对部分携带特定基因的女性来说尤其明显。
加拿大等国的研究人员在英国学术期刊《乳腺癌研究》上发表的报告说,他们分析了数千名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的女性。在BRCA1基因群体中,研究人员根据年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将被研究女性分成1243对,每对女性的主要区别就是分娩后是否进行母乳喂养。
研究结果显示,在产后一年内坚持母乳喂养可使这一群体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32%,如持续两年以上则效果更明显。但对于另外422对携带BRCA2基因的女性来说,母乳喂养并没有明显降低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
研究人员说,这两个基因引发乳腺癌的病理过程可能不同,其致病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但可以看出,在降低乳腺癌风险方面,母乳喂养对特定人群效果更明显。
据介绍,过去的研究显示,对于整个女性群体来说,在孩子哺乳期内坚持母乳喂养,可使母亲患乳腺癌的风险平均每年降低4.3%。
专家表示,坚持母乳喂养对乳腺有保护作用,而且哺乳次数多、时间长,患乳腺癌的风险小;生过1个孩子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几率要比没有生育的妇女小;30岁以上首次生育者,发生乳腺癌的可能性较25岁左右生育者更大。建议女性遵循自然规律,在适当的年龄结婚、怀孕、生育、哺乳,并适当延长哺乳期。
母乳喂养或可降低妊娠糖尿病产后糖尿病风险
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高强度泌乳与产后6~9周空腹血糖改善以及胰岛素水平降低相关,妊娠糖尿病(GDM)女性的妊娠后哺乳有可能降低糖尿病风险。
此项研究从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女性、婴儿喂养和2型糖尿病(SWIFT)研究中选取了522例受试者,受试者均经3小时100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被诊断为GDM。依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将受试者分类为正常、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
结果显示,与完全或大部分配方奶粉喂养组相比,完全母乳喂养组和大部分母乳喂养组的相关指标具有较低的校正平均组间差异。空腹血糖(mg/dl)为-4.3和-5.0,空腹胰岛素(μU/ml)为-6.3和-7.5,2小时胰岛素为-21.4和-36.5(P值均<0.05)。完全或大部分母乳喂养组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低(P=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