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宝宝说话 你不能做这3类父母
家长见证着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最令人兴奋的便是宝宝喊出的第一句“爸爸妈妈”,其实在宝宝牙牙学语的时候,家长要注意不可逾越三个禁区,不然宝宝的语言学习很可能会因为家长的不当行为而滞后发展哦!
禁区一:“抢话”型
宝宝指着杯子,妈妈立刻心领神会地问宝宝:“要喝水是不是?”然后宝宝赞同似地点点头。
小编分析
宝宝在语言学习的最初阶段,他们难免会比较慢或者不懂得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虽然妈妈能够对于宝宝的动作、表情能够很快地了解到宝宝的需要,但是像例子中的妈妈那样快速反应其实并不利于宝宝语言的学习。父母的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很容易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若家长经常这样抢话表达,使得宝宝说话锻炼的机会少了很多。
父母该怎么做
在宝宝学说话的最初阶段,家长应该要创设条件让宝宝多说,而不是抢话。如果宝宝仍然用手势或者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妈妈可以适当地引导宝宝:“告诉妈妈,宝宝想要什么?”
如果宝宝的表达有困难,妈妈可以将两样物品拿在手上,然后可以换一种说法问:“宝宝是想要娃娃还是皮球?”宝宝只是用动作表示,妈妈就先不要给他,指导他说话,直到他发出声音为止。
不要因为宝宝的发音不正确,家长便不肯将东西给宝宝。家长要做的只是创造机会鼓励宝宝多说。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给宝宝施加压力。等时间长一点,宝宝意识到不用嘴巴表达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便会自觉主动地用语言表达自己了。
禁区二:“儿话满嘴”型
妈妈带着宝宝到公园去玩,想借着机会让宝宝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对事物有基本的认知。因此妈妈会教宝宝说:“这是花花,这是狗狗”。在家时妈妈也是说“吃饭饭了”。
小编分析
宝宝刚开始说话的时候都是单音的重复,也就是儿语,一些父母认为自己说儿化音也会让宝宝更好接受,更容易学习,因此在跟宝宝说话时都是选择这样的说话方式。但其实儿语是幼儿语言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语言能力低的一种表现。
而且宝宝一旦习惯了用儿语来说话,他们以后就很难摆脱这种说话方式,这时候家长便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来纠正宝宝。因此家长应该要尽量避免用儿话来和宝宝交流,要正常规范地对宝宝说话,让宝宝学习。
父母该怎么做
在和刚学会说话的宝宝交流,家长就要注意不要顺着孩子的语言方式来说话,更不要用儿话来教孩子学习语言。家长日常要注意用规范的语言来和宝宝交流,在宝宝学习的最初阶段,要逐渐地减少宝宝说儿语的时间和机会。
比如看到街上的汽车,宝宝可能会说:“车车来了”这时家长可以用规范的语言教宝宝说:“这是一辆红色的汽车”,家长还要给孩子强调是汽车,不要说车车,然后让宝宝跟着你的话重复一遍。
以后再见到汽车,妈妈可以指问宝宝这是什么,如果宝宝能够说出汽车而不是车车,这便是宝宝语言学习的进步了,妈妈应该要及时地赞扬呢!
禁区三:“笑话”型
宝宝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总是会发音不准,比如会将“吃”发音成“七”,将“狮子”说成“希子”,这些搞笑的发音确实会让人忍俊不禁,因此妈妈有时候会学着宝宝的发音,然后和爸爸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小编分析
爸爸妈妈学着宝宝的发音然后再哈哈大笑,这在宝宝看来是很难以理解的,他们不知道爸妈在笑什么,宝宝甚至会觉得是家长在取笑他的错误,这样会使得宝宝感到丢脸难堪。这样宝宝下次就可能不敢再在家长面前说话“献丑”了。
父母该怎么做
宝宝刚学说话发音不正确是很常见的,等到宝宝的发音器官发展逐渐成熟,再加上父母正确的发音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的正确。
但是父母在纠正时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发音不准而笑话宝宝,这样很容易会伤害到宝宝的自尊心,这样他下次便不太敢随意说话、表达自己。
再而,父母在纠正宝宝发音的时候不要过于严格,尝试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并帮宝宝讲清楚,不然家长过于较劲的态度很容易会挫伤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从而降低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哦。
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宝宝会通过与他人的不断对话来对自身语言有一个修正的过程。因此家长在教宝宝学习语言时,应更多地关注宝宝学习语言的兴趣与习惯,宝宝对语言学习有兴趣或者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并且处于适宜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孩子最终都能够把话说好。